Search

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們被分成兩種人:正能量和負能量。

某天坐車,聽到坐後面的兩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們被分成兩種人:正能量和負能量。

某天坐車,聽到坐後面的兩位女士正在聊天,A訴說奶奶好麻煩,幾句之後,B便正能量滿瀉地說:「好心你正面啲啦!你奶奶都唔係好煩啫!你都未見過我嗰個!我咪又係咁!」

這堆說話,表面像在安慰,但解讀起來,卻是在指責A「太負面」。不過這還沒夠,B還要用自己的煩惱去否定A的煩惱,最後用「我咪又係咁過」來暗示自己的過人之處。

正面,是否真的如此?如果呻和批評真的代表負面,B又算有幾正面?

大學時修讀心理學,老師說凡事若過度,便可以算是病態,例如每天早上必須喝杯咖啡,已經算成癮;要把東西擺放得有條理才可以工作,一樣是病,所以人若過度正面,其實跟過度負面一樣,都是病,病人笑病人,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。

試問,誰可以天天笑容滿面,即使跌到焦頭爛額,血液由頭頂流到嘴角都可以嚥下去,然後滿懷希望地大叫「能夠自給自足真好」?同時,本來負面的人,會否因為被你說兩句「好心你正面啲」,就奇蹟地變好?

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,負面的人在聽到所謂正面之士的說教之後,心情會變成怎樣?倘若對方由本來只是負面變成抑鬱,誰可以立即飛落谷底把他救起?

有說「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」,用自己張嘴放話出去降低別人的自我價值,你說這把口會變成香還是臭?

正面,並不是用口說了算,有能力去製造正面的結果,同時感染到身邊的人,才可稱得上為一種能量。

所謂正能量,就是如此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